忙碌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背井離鄉的出租屋,吃上一碗熱騰騰的康師傅方便面,讓一整天的勞累和不愉快也隨之而去,這是王普劍對自己20多歲初到保加利亞最深刻的記憶。
王普劍,1976年出生,浙江青田縣船寮鎮人。高中畢業后,他在當地縣城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可不安于現狀的王普劍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機會,直到2001年,他的一次選擇徹底改變了自己。
當時,隨著國內旅游熱潮的興起,王普劍來到保加利亞。一開始,他在親戚餐館打工,靠著吃苦耐勞敢闖敢拼,克服種種困境,他慢慢地在異國他鄉站穩了腳跟。
2002年,結束餐館的打工生涯,王普劍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依林茨”批發市場租了攤位,注冊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大飛國際貿易,還經營起自己的百貨商店。根據當地百姓的需求,他從中國組織貨源,做起服裝生意。那時候正是華商發展的黃金年代,王普劍攢下自己的第一桶金,為日后創業奠定了基礎。
后來,到保加利亞做生意的華人越來越多,為促進中保兩國民間友好事業的健康發展,2006年7月,保加利亞中國商會(以下簡稱保中商會)成立,現任會長正是王普劍。
王普劍領導保中商會積極開展民間活動,在維護僑胞利益、引導僑胞融入當地社會、弘揚中華文化等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在中國駐保加利亞大使館的幫助下,保中商會與祖國和家鄉保持著良好互動,建立起經貿和文化的溝通合作渠道,為促進中保兩國民間友好事業發揮著橋梁紐帶的作用。
最近幾年,由于進貨成本高漲,歐元貶值,消費能力萎縮,華商們感到壓力非常大,很多人紛紛撤離市場,去歐洲、南美其他國家。在一路的起起落落中,王普劍還是選擇留下來。
談到海外生活,王普劍說:“我們這一代剛到保加利亞,首先語言是最大的障礙,最初做生意時是拿著計算器與外國客人交流。”正因為語言方面吃了虧,王普劍讓大兒子在中國接受了基礎教育后就來到保加利亞學習當地語言。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大兒子現在已經在他公司屬下一個零售商場做主管。王普劍說第二個問題就是想家,想念家鄉的人、家鄉的味道。遠行萬里,益思故里,每一個遠行的人,都咀嚼過故鄉的味道,那種滋味來自心底,只有你自己知道。每當這個時候,他就去當地的中國超市來一次“大采購”,多少能緩解一下思鄉之情。
所謂的大采購,無非也就是多買幾種小時候最愛吃的康師傅方便面來解解饞,在遠方的日子,最值得惦念的就是故鄉的味道,那是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的味道。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向縱深推進,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海外華商們的視野也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延伸。這是一條共贏之路,為海外華商又帶來無限機遇。王普劍看好保加利亞豐富的旅游資源,他結合自己優勢,今年(2018年)在當地注冊成立“保加利亞—中國旅行社”,準備開辟巴爾干旅游路線。
事業越來越好,可王普劍總覺得有點兒愧對父母。“等你有能力了,父母也隨之老去!”談到父母,王普劍無限感慨,如今王普劍自己也已步入中年行列,看著父母漸漸老去心里感到很心酸。他經常把年邁的父母接到保加利亞旅游度假,算是一點彌補。父母每次去看望兒子,也總是不忘從國內帶上不同口味的“康師傅”,雖然他告訴父母,當地中國超市隨時都能買到,可父母親還是堅持要從國內帶,老人說從國內帶過去的才正宗,才是家鄉味、中國味。或許這也是每一個海外游子和故鄉親人共有的濃厚“家國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