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e
" 我在這邊還有未盡的理想沒有實現,所以目前我不能回家。"
@Leo
“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留在美國?!?/span>
@Evalen
"本來只是想找個wine course繼續深入了解葡萄酒,不曾想卻面到了一份Sommelier的工作,以實戰的形式繼續與我最愛的葡萄酒為伴。"
@Allen
"中國大陸能夠獲得半島酒店集團海外管培機會的人并不多,很驕傲我是第二個。"
也許你正在漂泊著,也許你曾經漂泊過,也許你有顆躁動不安想要漂泊的心。我們有千奇百怪的理由想要對這個無盡的世界SAY HI,而當我們真正踏出那一步時,ARE WE READY?本期我們對話了幾位遠在幾萬公里外的我圈兒從業者,試圖輔助你,慰藉你,或是撩撥你。
夢不落的普吉島
ON HIS WAY @PHUKET
Nate在法國高商讀完旅游管理就去了普吉島實習,之后便繼續留在那里工作。中間因為和中國女友追求不同而分手,后又由于文化秉性等差異和泰國女友也分道揚鑣,至今一個人和一輛車在普吉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他是賓客關系專員出身,母語粵語為先其次是普通話。在當地靠英語為生,憑法語躋身人才型行列,并又入鄉隨俗地講起了泰語。但這并不是他能夠留在很少給國人正式工簽的普吉的原因,“我實習結束,其實先去到塞舌爾工作了一段時間,隨后由于實習在普吉累積的人脈資源,并基于自身在海外工作的這段經歷,才得到了回普吉工作的機會。”
從賓客關系主任到經理同時兼任酒店經理助理,他前后用了接近3年的時間,薪酬也從人民幣8K左右突破過萬。當地工資的鄙視鏈是這樣的:西方外籍人士待遇最優,而后是具有國際業務水平的當地人,國人平均工資介于兩者之間,基本比同級員工高出2K人民幣左右。
Nate所在的Kata Rocks卡塔磐石酒店,管理環境相對國際化,能夠給予員工較大權限處理各類突發的運作狀況,進而Nate可以以自信飽滿的精神狀態服務客人。當然哪里的酒店職場都不止于對客而已,和自己同事相處,他總結說,“這需要適應,我們習慣的辦事風格都是以解決為先,但是他們遇事常會顯得非常保守,畏首畏尾。不過自己主動去溝通,他們還是會以積極的態度回應。他們更青睞和東亞或是東南亞裔的同事相處,在他們的意識里,西方的處事方式顯得人情淡薄許多。”
“雖然當我提出工作建議時,周圍會出現泰國前輩言語諷刺的聲音,但其實在這里作為‘外國人’工作體驗是更純粹的。泰國當地人之間的勾心斗角是他們的事情,我的工作環境和國內相比簡單很多,并且競爭壓力小。我工作時相處的那個同事,除了業務上會互相支持,閑暇之余也會結伴出游。一直到現在,得益于他為我做擔保,我才能在當地買車?!?/span>
也許看到這里,你認為作為海外從業者,他的生活在普吉已步入正軌,卻不知3年后,他辭職了。辭職的原因是當我問到這一題時,他回答我的。
? 這3年里,沒有任何委屈的時刻,讓你感到堅持不下去了嗎?
?“有啊,這就是為什么我會選擇離開。我每天工作10小時,在一線又不會周末雙休,而且無論何時何地酒店經理都會打來電話問些事情的進展,并且她又是個脾氣很急的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時候,我也只能當下先沉默是金。長時間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我沒有時間去想,適應是主觀能動性。前兩年協助做酒店整體運營,打理業主關系,學習地產、資產等管理經驗,我認為是值得的。直到第3年的某一天,我生理和心理上都到達了極限?!?/span>
? 那為什么辭職之后,沒有選擇回國發展?
?“我中途休過2次長假,只回去過一次。自己在這邊想要盡的事業還沒有完成。雖然廣州熟悉的環境會讓我心里踏實,但是回去的動機還沒有出現。自我價值,人生追求,沒抵達之前總覺得還沒到回去的時候?!?/span>